第三章 歪招 (第7/11页)

。”鱼油苇芯烛的火苗爆闪了一下,在这突然提升的亮度中可以看到秦时秋的嘴角现出一丝冷酷的笑意。童正刚的眉头终于疏解开了,长吁一口气靠定在椅背上。而郑尚和厉隆开则端起酒碗,相对示意下,然后仰头一口气喝干。有人说最难捉摸的就是绕山风,因为它会根据山形、气流、温度随时变化。还有人说最阴滑的也是绕山风,因为它只有采用最不可思议的角度和途径,才能从峡谷、石崖、林木中穿行,并且越刮越劲。秦时秋被人称作“绕山妖风”,肯定是有其道理的。但是有江湖名号并不一定是好事,可以让别人提前窥知到他的特点而加以防范,从这一点上看没名号的郑尚似乎更加阴险一点。而且郑尚一直都坚持让大周水军进入江中洲,这其中是不是有着什么其他的意图?楚地潭州府这些日子非常平静,平静得都有些反常。第一个反常是针对天下大局势而言的。大周突入蜀境,与蜀军刀兵相见了。南唐最近驻军调动频繁,以固守州府的防御体系应对大周、吴越以及楚地。吴越马步军在向龙游一带集结,水军则已经绕至长江口,随时可以缘江而上。北汉、辽国见大周对蜀国用兵,也开始蠢蠢欲动,意欲借此机会攻袭大周,以报周世宗北伐之仇。而蜀国南边的大理、交趾等小国则一片恐慌,一旦蜀国被大周攻下,那么它们这些本来以蜀国为屏障的小国便会成为覆巢之下的碎卵。西边的吐蕃虽然没有明显地调动人马,但是据说最近吐蕃与大周交界的炳灵关、凤裕关、鹧鸣关、金花寨这几处都有异象出现,说是每到夜间关寨前的山上便有石影走动,民间将这异象叫做“石人望关”,但估计这情形应该是吐蕃人在暗中作祟。不管作为大周的附属也好,还是从自家大业出发也好,周行逢都是应该借助这个时机采取些行动。可以协助攻蜀或挟制南唐,以博取大周的信任和欢心,最后说不定还能分到一杯羹。或者索性直接北取南平、南攻南汉,借助这个谁都顾不上他的大好时机扩充实力,然后称王建朝。但是很有理由采取行动的周行逢却未采取任何行动,对所发生的大小事情全视而不见,这种平静不能不说是个反常。再一个反常是针对楚地局势而言的。不久之前,天马山下刚刚闹腾了一个大杀场,但是这个血腥残酷的杀场外界根本就无人知道,只能是凭着后续大范围调动军卒、捕快设卡展开搜捕的情形进行一些推测。因为卷入杀场的几方都不想将这事情张扬出去,而周行逢更不想把事情传出去。这除了宝藏皮卷重要性的关系外,他让唐德挖坟盗墓的事情也是不能传出去的。否则将会大失楚地民心,背上洗脱不净的骂名。所以在天马山杀场之后,他立刻在暗中撒布眼线、耳探,一旦有人提及与挖坟、盗墓有关的事情,立刻就会被严加管控。潭州这段时间比以往更加平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一些好说话、好传话的人都被严加警告封了口。有些人甚至被直接投入狱中,家人都不知道其下落。还有一个反常是在周行逢自己身上。天马山杀场上一众聚义处没能夺到宝藏皮卷,虎禅子带着一众聚义处的人一路追踪,但是到现在依旧没有丝毫收获。唐德在天马山杀场之后未给他一个交代便失去踪迹,而天马山杀场中意外出现的黑衣人身上带有“芈”字印,说明这些人是自己楚地的军队。但是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之后,周行逢反而没再过问宝藏皮卷的去向得失,只任凭虎禅子去折腾。他也没有追查唐德的去处,就像根本忘记了这个人一样。更没追查黑衣人的来处,平静的状态和心态就像完全不知道那天夜里天马山脚下发生的事情一样。所以这肯定算得上是一个反常。但是今天周行逢收到一份极为蹊跷的奏折,一份由衡州刺史刘文表发来的奏折。这份奏折打破了反常的平静,因为其中书写的内容和隐含的内容都比周行逢反常的平静更加反常。刘文表的这份奏折是一个建议也是一个意愿。建议是让周行逢立刻出兵进东川,走正安、渝州,然后迂回至泸州过江,从南边逼近成都府。意愿则是希望周行逢这一次能够让他带兵入蜀征战。

按理说,这种建议是很合理的。就像之前提到的,周行逢虽占地域却未称帝,领着大周武清军节度使,权潭州事。所以作为大周附属出兵名正言顺,既可讨好大周,又可攻关夺寨扩展领地夺取资源。至于要亲自带兵出征的意愿也是很合情的,作为刘文表来说,他觉得是自己运筹了这样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策略,心中肯定是不想让别人去操作的。但是建议和意愿是否合情合理是要看周行逢怎么想的,而他这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别人很难捉摸透的。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没有看出的问题他都能想到、看出,一些别人认为很合情合理的事

最新小说: 逆天改命,凡人成仙记 人种仙食 仙田 九死疯魔 自在真仙 天命反派:开局拿下师尊,签到九玄龙体 西游:人在斩仙台,斩到齐天大圣 无尽龙域 星路仙踪 玄穹问道录 我在修仙界开发新技术 万族唯尊 天武战祖 甲木仙经 噬魂真仙 万古独行 体王 仙侣返还,从三公主选婿开始 穿成杨过之玩转神雕 北凉悍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