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八一中文网在线看 > 第九十章 官僚系统(上)

第九十章 官僚系统(上) (第2/3页)

推荐阅读: 常相撕手

接着是陈公与匈奴在此拉锯。算算时间,差不多打了整整十年。

长达十年的战争,其破坏性是巨大的,以至于李矩等流民帅看中了这片白地,以至于不少关西流民跑来此地耕作。

陆荣到中牟担任县令,比叶县应该会容易许多。

楼休宣读完命令,很快便离去了。

枣嵩则留了下来,道:“此事颇为紧要,万不能疏忽。荥阳粮食可够支用?”

杜耽犹豫了下,最终决定实话实说,毕竟这事太大,万一搞砸了问题很严重,只听他说道:“不太够。先前送了二十万斛粮豆入京,解洛阳之危厄。梁公欲伐青州,囤积粮草,本郡也发了二十万斛,由度支杨校尉顺大河而上,送至济北储存。汴梁修宫城,荥阳亦襄助十余万斛粮、四万束干草。前番还有匈奴潜渡而来,烧杀抢掠……”

枣嵩想了想,觉得荥阳确实困难。

这是司州属郡,要供养朝廷的,负担本就很重了,却还得支持梁国,日子确实不好过。

“先尽量筹措。”枣嵩说道:“乱世之中,人最重要。挺过今明两年,就能支应过去了。荥阳郑氏、潘氏等大族,府君可能压服?”

杜耽脸色有点纠结,想了想后,发狠道:“济世救人,此乃大义,若有谁抗拒,便是丧心病狂,我尽力筹措。”

枣嵩肃然起敬,道:“一切尽付予府君了。”

“尚书放心,定将流民安顿好。”杜耽说道。

京兆杜氏虽然出过杜预,到底是关中士族,在荥阳的影响力十分有限。靠人情来说服人家是有点困难的,还是得软硬兼施——其实,郑氏、潘氏等大族也没太多粮食,只能筹措一点是一点。

******

枣嵩在荥阳、河南二郡奔波了二十天,当他回到汴梁时,已是十月下旬。

六曹衙署挤在浚仪县城之内,借了房子办公。

回到左民曹所在的一间富商宅院后,佐官、吏员们进进出出,将一份又一份公函发送过来,交由他处理。

左民曹是一个大杂烩部门,曹魏时就有,最初掌修缮、盐池、园囿等工作,与少府、将作之类的有对接关系,也有业务重叠,类似于后世的“工部尚书”。

后来开始兼掌户籍,乃“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的集合体。

再后来就主掌户籍,剥离了土木工程业务,转变成了“户部尚书”。

梁国的左民曹,没那么复杂,主要就两项业务:户籍、发役。

左民尚书之下有左民令史——唐修《晋书》称其为“左人令史”,盖避讳故也——员额无定,如今有四员,其中一员是梁公门生,一员乃陈留豪族,另外两员由枣嵩自燕国带来。

这两個他自己带来的亲信,枣嵩还得出钱养着。

梁国草创,诸事繁杂,禄田刚刚开辟,收成有限,俸禄有一搭没一搭的,当官的很多是自己贴钱上班——其实,即便俸禄足额发放,官员领到的钱也不一定够用,因为他不止要养自己一家,还要资助很多实际跑腿办事的吏员。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愿意当官,哪怕贴钱也无所谓。

枣嵩拿起案几上的几份公函,仔细审阅。

这是刚刚清理出来的雍丘县户册。

雍丘豪强很多,户口清理不易,甚至闹出过乱子。不过那些豪强也是废物,居然被多为新兵的银枪中营给击溃了。

枣嵩一页页翻着。

户册分两大类:谱牒、籍簿。

谱牒是选官依据。

九品官人法大行其道,先定人品,再定官品,这个谱牒就是定人品的重要依据。

郡中正大搜群族,定下门第,记录在案,送交左民曹。

谱牒一式三份,正本上交汴梁秘阁保存,一份副本留于左民曹,另一份副本送给吏部曹,授官审核时需要用到。

枣嵩仔细看完之后,觉得没有问题,便喊来主谱令史,道:“你带人誊抄两份。”

“是。”主谱令史躬身应道。

“写完后仔细检查,不得有错漏。”枣嵩又叮嘱道。

“是。”

挥了挥手,让令史退下后,枣嵩又拿起籍簿看了起来。

谱牒、籍簿都是用黄纸写的,故也被称为“黄册”——即便后来开始用白纸书写,这个习惯称呼还是延续了下去。

枣嵩的手指在籍簿上一行行划来划去。

最新小说: 奇妙空间:我给古代空投外卖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大秦: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 小小假太监 综武:敢问庆帝,我何错之有? 红楼:我是贾琏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 风雪持刀人 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 三国:我不是曹睿 嘉靖承明 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逍遥老地主,开局科举揭皇榜!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 诡异药剂师:我的病人皆为恐怖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