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读书网 > 仙侠小说 > 大明让朱元璋立储 > 第4章 抨击国策,指斥君父?!

第4章 抨击国策,指斥君父?! (第1/2页)

推荐阅读:

第4章抨击国策,指斥君父?!

朱元璋一言九鼎。

于是,朝堂之上渐成两派:太子党与四皇子党。

明面上针锋相对的,却是诚意伯刘基与中书左丞相李善长这两位带头大哥。

结果却是,李善长非但屹立不倒,反倒培养出更加狠厉的胡惟庸!

在胡惟庸的步步紧逼下,刘基一度被贬归乡。

而这,恰恰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刘基功高震主,名望太盛!绝不能任其一家独大!

让朱棣充当磨刀石,实则是将刘基牢牢绑在朱棣一方,再借李善长之手,剪除这根心头刺!当然,胡惟庸的异军突起,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朱棣纵是磨刀石,好歹也能顺势擢升麾下将领。

可他朱榑呢?

在这朝堂之上,毫无存在感与影响力!

饶是他拜了不少名师,也无一位大臣公然拥护于他。

比如那位刘伯温,终日一副与他划清界限的模样。

恩师啊恩师,您怕是万万不知,若非我朱榑暗中周旋,您恐怕早已命丧黄泉多少次了?!

此刻,群臣纷纷侧目望向七皇子朱榑。

这位七殿下被陛下点名,非但不怕,反而有本启奏?竟还口出狂言,说有治国良策?

不但有,还他娘的有两条?!这分明是有备而来!!意欲何为?!

莫非是想在陛下面前露脸,与兄长争上一争?!

老四不懂事也就罢了,怎么连老七也不知天高地厚?!

大臣们面面相觑,试图从对方眼神中找出谁是七皇子背后推手。

刘伯温、胡惟庸等人则纷纷暗中摇头,示意自己对其毫无兴趣,更不曾怂恿他胡言乱语!

朱元璋高踞龙椅,看似神色散漫,然帝王威严加身,不怒自威。

他将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也在揣测,是何方宵小,竟敢将他这七儿子推出来搅局?!

储位之争,关乎国本,历朝历代皆难幸免。

朱元璋早早确立太子,正是为了杜绝子孙相残的血腥局面。如今有朱棣制衡太子,局面已足堪平衡。

他倒要看看,是哪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胆敢再将他的其他儿子作棋子,推向这夺嫡的惊涛骇浪!

朱元璋森冷的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定格在朱榑身上。

“那你便说说,是何良策?”

朱榑面向群臣,朗声道:“当下困局,首恶之因,在于海禁!自古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朝却严令‘片板不得下海’,无异于断绝沿海万千百姓生路!父皇此举,岂非是逼着他们铤而走险,去做那海上亡命之徒?”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七皇子竟敢质疑国策?!

其言下之意,更是指斥当今陛下,逼百姓沦为海盗?!

文臣如刘伯温,武将如徐达等人,无不惊骇失色,连连向朱榑使眼色,示意他即刻闭嘴,万万不可再言!

太子朱标瞪圆了双目,望着这位七弟,仿佛初次相识。

四皇子朱棣亦是目瞪口呆:这他娘的是哪个混蛋给我七弟出的法子?当着父皇的面如此谏言,这不是往死路上推吗?!

散漫的朱元璋,不知何时已挺直身躯,面色涨成猪肝色,气得浑身都微微颤抖起来!

海禁,乃洪武初年便定下的铁律国策!

首要目的,便是为剿灭倭寇,御敌于国门之外!

其次,开国之初,张士诚、方国珍等残部流窜至东南沿海啸聚。

虽是残军,实力犹存,常在浙江等地袭扰作乱,更勾结倭寇烧杀抢掠,搅得海疆不宁。

朱元璋曾遣大军清剿,却始终未能根除。洪武六年,更有张汝厚等人自立为帅,聚众谋反!

沿海之地的祸乱就从未消停过!

加之明初国内商品匮乏,海运需求孱弱。

而“厚往薄来”的朝贡策略,导致流入大明的白银稀少,流出却是数倍,徒增财政负担。

在此重重压力之下,方定下海禁之国策,仅允朝贡贸易。

时至今日,叛军余孽与倭寇勾结作乱之事仍时有发生,令朱元璋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

朱元璋早已明令:此国策,动摇不得!再有妄议者,杀无赦!

很好!

群臣噤若寒蝉,倒是他自己的亲儿子跳出来做

最新小说: 称霸:从架起高炉冶炼钢铁开始 苏程穿越到唐朝小说 小说谢桥赵玄璟 驸马是个高危职业 太子妃她命中带煞谢桥赵玄璟 怒海覆清1852 赤旗 抗战:旅长,恭喜发财啊! 重生打猎:喂饱嫂子和美娇妻 全家逃荒:农女为养家糊口上山打猎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 隆庆中兴 白送媳妇他不要,女帝不淡定了 大明:让你藩地修路,你富过国库 烈虎军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 重生民国:从打猎开始富甲天下 快穿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 大明:皇爷爷你起来,你坐我龙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