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还是得知根知底 (第1/2页)

众人七嘴八舌地开始抨击那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和他的家庭,语气激烈,充满了同情和不平。

江源看着大家为她抱不平,心里暖暖的,笑了笑:“都过去了,我现在就想着好好把囡囡带大,在晚晚厂里好好干活,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话题一旦打开,就收不住了。

这些亲戚们仿佛找到了共同的宣泄口,开始从江源的事,引申开聊起各自知道的、听说的类似家长里短。

一个婶子说:“我们村也有这么一家,媳妇头胎生了女儿,婆婆天天指桑骂槐,逼着生二胎,结果二胎又是女儿,那媳妇差点没跳河!”

另一个姨婆叹气:“唉,说到底还是老思想作祟!觉得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也不想想,现在多少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反倒是女儿更贴心!”

“可不是嘛!我看晚晚就比多少儿子都强!能干又孝顺!”

“说起来,我家那口子倒是不重男轻女,就是对孩子教育不上心,整天就知道忙他那点地,愁死我了……”

“我家那个也是!孩子学习一点都不管,全甩给我……”

客厅里的画风陡然一变,从之前对江晚的“围剿”,变成了妇女们的诉苦大会和吐槽现场。

大家聊着家里的男人、孩子、婆媳关系、生活压力……虽然琐碎,却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和一种“原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共鸣感。

之前那种刻意打探和攀比的气氛反而淡了下去。

秦建业缩在角落,根本插不上话,也不敢插话。

老太太听着大家的闲聊,时不时插几句自己的看法,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江晚抱着囡囡,听着这些家长里短,心里倒是平静了不少。

至少,现在的话题比之前那些令人窒息的“关心”要真实得多。

江源也慢慢放松下来,偶尔会接几句话。

囡囡在她怀里好奇地看着一屋子的人,渐渐不再怕生。

然而,在这种同仇敌忾的氛围中,总有人不忘“回归主题”。

一位老太太唏嘘了几句后,话锋一转,对江晚说:

“晚晚啊,你看,这就是遇人不淑!所以找对象一定得擦亮眼睛,得知根知底!不能光看外表和嘴上功夫,还得看人品、看家教、看文化涵养!像源源前夫那种,肯定就是没什么文化涵养的粗人!”

“对对对,还是要找个有正经工作的,知书达理的,比如像刚才说的那个老师就不错……”

江晚听着,简直想笑。

这些老太太们,一边抨击着糟粕思想,一边又不自觉地将女性的人生价值捆绑在婚姻和“找个好男人”上。

她们本性或许不坏,甚至此刻的劝诫也带着几分自以为是的“好意”,但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她们无法理解江晚所追求的个人价值和独立意义。

跟她们争论?

江晚觉得毫无意义,就像夏虫不可语冰。

她只是抱着囡囡,逗着她玩,仿佛那些话都是耳旁风。

好在经过江源这件事一打岔,众人也不好再紧盯着江晚催婚,话题又转到了家长里短和各种听闻的八卦上。

热闹喧嚣一直持续到晚饭后。

亲戚们陆续告辞,刘建业更是早早就溜得没影了。江晚和奶奶忙着送客,收拾残局。

这时,一位看起来七十多岁、衣着朴素干净、面相很和善的老太太,有些扭捏地走到江晚身边。

江晚认得她,是奶奶娘家那边的一个远房亲戚,姓赵,小时候来家里走亲戚,还给她塞过甜甜的麦芽糖,人很老实温和。

“晚晚啊……”赵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赵奶奶,您说。”江晚停下手中的活计。

“就是……就是想问问你,你那个厂子里,明年还招人不?”赵老太太搓着手,语气带着恳求,“我……我那个大孙子,叫强子的,你还记得不?小时候你们还一起玩过泥巴呢。”

江晚有点印象,是个挺憨厚的男孩:“记得,强子哥嘛。他不是在隔壁镇上的厂里上班吗?”

她记得以前听奶奶提起过。

赵老太太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心疼:“早就不在啦!那边厂子效益不好,工资老是拖,后来他跟人跑去边疆打工了,说是那边钱多……可那是人待的地方吗?苦寒地远的,

最新小说: 情事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1975,媳妇18就跟了我 狂龙觉醒,开局拿下冷艳后妈 真龙出狱 修仙:收你当小弟,你却想上位? 刚升厅长就离婚?祁同伟你疯了吧!! 离婚协议撕三次,带崽二婚他哭崩了 诡异:开局美利坚,我开光大洋马 婚里婚外,半欢半爱 绝对权力:从天崩开局走上官途巅峰 四合院这个放映员擅长寻宝铲地皮 开局被退货,我成了全国状元 谎言被拆穿后,留下破损的婚姻 官道巅峰:一篇内参动京华 断绝关系后,觉醒SSS级天赋百分百爆率 妻子逃婚后,我下定决心选了她 高手下山,邂逅美女总裁未婚妻 官途:谋定而后动 从监狱走出的狂少